张道陵简介

时间:2025-02-13 05:53:40 主机游戏

张道陵(34年-156年),字辅汉,原名张陵,是东汉时期沛国丰邑(今江苏省徐州丰县)人,道教的创始人之一,世称“张天师”。他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,自幼聪明过人,七岁便能读通《道德经》。成年后,张道陵博通《五经》,并在太学中表现出色,但深感儒学无法解决生死问题,遂转向学习长生之道。

张道陵在26岁时曾官拜江州(今重庆)令,但不久后辞官隐居到洛阳北邙山(今河南洛阳北)中,精思学道。汉章帝、汉和帝先后征召其为太傅、冀县侯等职,均被张道陵辞谢。后来,张道陵开始云游名山大川、访道求仙,最终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。

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了“天师道”,尊老子为教祖,以“道”为最高信仰。他建立了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,即二十四治,并设立祭酒,分领其户,使道教开始有了正规教团组织。张道陵以符水、咒法为人治病,并授民取盐之法(后人称“陵井”),百姓得其益,奉之为天师。

张道陵的著作包括道书24篇,自称“太清玄元”。他尊老子为道祖,奉《老子五千文》为最高经典,并自编《老子想尔注》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。张道陵的思想深受周易哲学的影响,认为宇宙是由一切事物的相互转化和不断变化所构成的,人类的行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,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
张道陵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,积极传播道教思想,倡导修身养性,帮助民众渡过难关。他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,还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社会活动家。张道陵于公元156年升仙而去,享年123岁。他的生平和思想对后世的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