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均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商品、产品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,以及收到的商业汇票。它是资产负债表中“应收账款”和“应收票据”的期初、期末金额之和的平均数。
平均应收账款的计算公式为:
\[ \text{平均应收账款} = \frac{\text{期初应收账款余额} + \text{期末应收账款余额}}{2} \]
其中,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是指上一年度末的应收账款余额,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是指本年度末的应收账款余额。
例如,某企业营业收入为100万元,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是20万元,期末是30万元,那么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就是:
\[ \text{平均应收账款余额} = \frac{20 + 30}{2} = 25 \text{万元} \]
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收账速度和信用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,它的计算公式是:
\[ \text{应收账款周转率} = \frac{\text{营业收入}}{\text{平均应收账款余额}} \]
使用上面的例子,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:
\[ \text{应收账款周转率} = \frac{100}{25} = 4 \text{次} \]
周转率越高,表明企业收账速度快,平均收账期短,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小。
建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重视平均应收账款的管理,通过优化销售策略和信用政策,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,降低坏账风险,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财务健康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