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是俄国作家列夫·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,首版发行于1877年。小说以女主人公安娜·卡列尼娜的人生经历为主线,描绘了她反抗封建礼教、追求爱情自由,最终因社会压力和内心矛盾而走向悲剧的故事。
安娜是一位出身贵族家庭的美丽女性,16岁时在家庭安排下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政界精英卡列宁。她原本安于这种生活,将全部情感寄托在儿子谢尔盖身上。然而,在莫斯科的一次旅行中,她遇到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,两人迅速坠入爱河。渥伦斯基的到来唤醒了安娜内心深处的爱情,她开始渴望自由和真正的爱情。为了追求这份爱情,她不惜与丈夫卡列宁决裂,甚至放弃了儿子谢尔盖的抚养权。
然而,安娜的追求并没有带来幸福。卡列宁虚伪、渥伦斯基冷漠自私,她逐渐感到孤立无援。最终,在绝望中,她选择了卧轨自杀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
小说通过安娜的故事,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,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。托尔斯泰通过安娜这一形象,展现了追求个人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艰难历程,以及社会对个体命运的残酷压迫。
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成就,还对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,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