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染源调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
准备阶段
明确调查目的:确定调查的具体目标、范围和重点。
制定调查计划: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,包括时间、地点、方法、人员和预算等。
做好调查准备:包括组织准备、资料收集、分析准备和工具准备等。
搞好调查试点:如普查试点、详查试点等,以积累经验和数据。
调查阶段
生产管理调查: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情况。
污染物治理调查:调查企业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。
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:通过物料衡算法、排放系数法、现场监测法等方法,调查污染物的种类、排放量、排放方式和排放规律等。
污染物危害调查:评估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。
生产发展调查: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和变化情况,及其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。
总结阶段
数据处理: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、整理、统计和分析。
建立档案:将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归档。
评价:根据分析结果,对污染源进行评价,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。
编写报告: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,包括引言、方法、结果、讨论和建议等部分。
发布报告:将调查报告发布给相关机构、媒体和社会公众,以引起关注并推动环境保护措施。
这些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污染源调查程序,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对程序进行调整和完善。